官有所“畏”是心态,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廉政和自律意识,因而它不是唯唯诺诺,不是瞻前顾后,思想僵化,停滞不前,而是一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表现。我们倡导官有所“畏”,即为官者要有所“怕”。“怕”首先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官有所“畏”即在于从安中把握危,从福中看到祸,这是为官执政安邦兴国之道。

为官者之“畏”,是要“畏”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安排,要“畏”有负群众的心愿和期望,要“畏”失去乌纱而无法履行为官的责任和义务。安危祸福、强弱存亡之间,往往是互为里表,相辅相成。为官者什么都无所谓,才是最大的令人畏惧的事情。果真什么都不怕的话,恐怕是怕时后悔已晚矣!

如此看来,官有所“畏”是一种修炼,也是一种道德修养。越是仕途顺利,越应该管好自己,自重自省,注重名节;越是春风得意,越应该谦虚谨慎;越是权大位尊,越应该抵制诱惑,自我加压,做到警钟长鸣。人于成功之时,居福安之境,条件优越,繁荣稳定,最容易使人感到志得意满,不思进取,骄傲放纵。这时也最需要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官有所“畏”,同时也是反腐倡廉的需要,领导干部要经常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看是否给群众办了好事,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否做了违背人民心愿的事,是否能够知错就改,有错必纠,及时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官只有有所“畏”,才能为政清廉,自重自警!相反,那些为官不勤,为政不廉,敷衍塞责,任人唯亲,狂吃乱花,生活作风腐化糜烂者,缺少的就是“畏”的意识和“怕”的心理,以至于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蒙受损失。

官有所“畏”,才能官有所为,业有所成。因此,要不断增强忧国忧民忧政忧己的意识,既要在艰苦的、困难的环境中来锻炼自己,加强自己的修养,又要在优越的、顺利的条件下,锻炼自己。加强自己的修养,这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道德境界。

□周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