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夏宗明 钱洪波 虞 静)4辆货车一字排开,10多名工人来回穿梭,正在往货车上装青椒、黄瓜等反季节蔬菜。这是笔者日前在新县吴陈河镇马鞍村孔令严的蔬菜大棚前见到的景象。
在新县,孔令严只是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创业平台,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给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该县对所有在外人员进行建档管理,以村、组为单位,普查建档上万人,其中为1000多名重点人士建立了详细档案,并实行对口联系重点人士制度。该县充分利用28个外建党组织、36个工会联合会、20个劳务联系点的纽带作用,每逢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定时向新县籍在外人员发出一条手机短信,寄出一封慰问信,号召他们回乡创业。每年春节前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前往北京、郑州、广州等地慰问经商创业的新县籍人员。
如何使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站得稳”、“留得住”、“发展好”,该县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新县蔬菜产业和畜牧业种养大户生产性贷款、贴息及奖励实施办法》等多项优惠政策。浒湾乡徐中兴创办的兴民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70户农民从事蔬菜种植和食用菌生产,年销售额达1700万元。出国务工返乡的农民工刘辉、谢新旺等人,投资260万元,注册成立了新县福山源茶产业专业合作社,流转茶园4000多亩,发展入社农户148户,吸纳农民工230人。陡山河乡返乡农民工曹远涛利用在南方学到的养殖技术,回乡投资80万元,建成了年存栏蛋鸡1.3万只、肉鸡7000只的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该县积极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依托康畈、羚锐、九龙岭等工业集聚区,不断完善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引导回归企业向聚集区集中,形成集聚区产业优势和规模效应,极大激发了成功人士的返乡创业热情。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00余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引回项目30多个,资金5.2亿元,吸纳1200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