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辖区“南后街”素有“宁摸十里黑、不走南后街”的民谣。在这条600米长、5米宽的街道上住着200多户居民,是一条百年老街,下水道就在居民的墙根路上,居民回家经常摸黑。2007年,该镇投资30多万元安装了10多盏路灯、硬化了路面、疏通了下水道。去年,该镇又投资100万元,实施“双百工程”,即招聘100名保洁人员,对辖区156条背街小巷进行全天保洁。第三社区主任伍瑞祥对此总结了一句顺口溜——“电灯亮、排水畅、百年老街变了样,感谢为民办实事、‘六城联创’闪金光。”

与此同时,该镇围绕建立健全一套创建机构、建立一套考核办法、完善一套城市管理机制、积极营造一个全民共建氛围,探索一条城市建设的新路子的“五个一”目标,先后成立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等领导小组,具体任务落实到全镇19个社区和58个单位。2007年以来,县、镇、社区累计投资近1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道路改造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共硬化大街小巷、区间道路35条;投资300多万元,整修下水道近万米。

几年来,东城新区建设投资近2亿元,城区的快速发展,先后吸引3万多农民、务工返乡人员进城经商,仅社区服务业就安置就业人员近万人,全镇拥有各类个体工商户8300多家,月营业额超过万元的民营企业达650家。

六问:名在哪里

答曰:文化经济同步行

有人说:“今天的经济体现昨天的文化;明天的经济取决于今天的文化。”这一点逐渐在该镇得到印证。

该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之列,其中“文化”功不可没,是“根亲文化”让该镇随着固始名扬海内外,是“根亲文化”让该镇文化经济同步行。

固始县拥有“中原第一侨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40多个海内外姓氏到该县寻根问祖。今年10月27日,该镇配合县委、县政府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的“中国固始首届根亲文化节”。来自美国、泰国、越南等13个国家,北京、福建等15个省、市,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商界精英和各姓氏代表500多人参加根亲文化节。那几天,该镇的大街小巷披红挂彩,花团锦簇,喜气洋洋。

无论哪个姓氏来固始寻根,无论哪脉宗亲在固始问祖,来也经过此镇,去也经过此镇,留也还在此镇,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该镇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此,该镇围绕市委提出的“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的发展理念,配合县委、县政府统一行动,先后建成了“开漳王”陈元光广场、迎宾园、王审知大道等;围绕根亲文化,挖掘、考察、整理、包装和宣传番国故城址。去年,该镇被表彰为河南省文化艺术之乡。根据陈元光事迹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开漳王》开播后,在闽、台地区产生极大反响。与此同时,他们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对外宣传城关镇。尤其是对明清时期河南唯一的状元、著名生物学家吴其氵睿的资料进行挖掘、整理,同县文化局一起,全面修缮了吴其氵睿故居,在科技界产生良好反响。为了让海内外来此寻根问祖的同胞,能够感受到大唐遗风,该镇在第三社区民族新村,规划建设占地8.4平方公里的“唐朝风情街”开发区。今年10月,“唐朝同情街”牌坊已在开发区落成。

“根亲文化”让固始县收到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该镇围绕服务“根亲文化”,,协调配合辖区单位做好“六城联创”,全镇19个社区认真配合和监督辖区31个包路联片责任单位,共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1.3万份,配备垃圾箱425个,受到来此寻根的海内外客商的赞扬。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泽先说:“我们在服务根亲文化中获得了生态效益,正如今年春节晚会上,居民创作的《魅力新城颂》歌词中写道,金色的太阳照耀我们的城区,花团锦绣绿树成荫;高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处充满生机……我们用双手托起的魅力新城,像一座丰碑耸立在鄂豫皖边区。”

(明日请看《河南省“百强乡镇”三连冠探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