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在该镇县城主要街道,为受表彰的“双十佳”人物的照片制作成喷绘灯箱广泛宣传,形成纳税光荣、护税有责的良好氛围。近3年先后表彰“十佳纳税大户”、“十佳诚信纳税人”60人次。

二问:高在哪里

答曰:发展水平大步进

在固始县城,提到“660米蓼北路”人们记忆犹新。因为,当年它形成“肠梗阻”现象,三届县政府没有解决;因为打通它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固始县“十里长安街”。

这条路就在该镇的辖区,是老城区解放前的一条路,因为年久失修,居民形容“雨天路面像水塘”;又因为是少数民族集住区,拆迁、修筑难度大。2006年4月,该镇新一届党委举全力,从6月6日召开动员大会,到次年1月1日竣工通车,仅用了半年时间。此路修通后,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不仅绘就了县城“十里长安街”的完美画图,而且还打通了一条经济发展新动脉:当年,临街门面房售价由3500/平方米涨到7500/平方米。

像这样的大步进速度,来自该镇的清醒认识。过去,该镇偏重于发展速度,结果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对“好”的要求,速度虽然赶上去了,但随之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影响和制约了发展进程。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该镇坚持“好”中求快、以“好”统领“快”,在“好”的前提下全力发展速度,达到质量效果和速度同步提高。

该镇辖区内的固始农机大市场,原来是临街的杂货铺,在312国道边摆放着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本来15米宽的国道几乎被商品挤占了一半。2006年,县里将永和高中至七一大桥7000米道路两旁近千亩地规划为商贸物流市场集群,农机大市场占地40多亩,成为豫南地区最大的农机市场,不仅辐射到周边的县,而且吸引全国闻名的山东重工、徐州重工、安徽蚌埠重工。该市场总经理刘士平介绍,没有形成市场时年销售额仅十几万元,2008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近3年,共有2亿元项目在该镇落地,投资金额共35610万元,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同样的提高体现在GDP总量上,从2006年的49663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70000万元;城区个体户由2006年的5666家,增加到2008年的8300家;农业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4456元上升到2008年的60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7423元上升到2008年的10730元,连续3年在全市乡镇综合实力排序中位列第一。

三问:好在哪里

答曰:干事创业气象新

在该县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该镇的办公楼依然那样简朴。走进该镇大门,一条打造“实力、和谐、魅力、平安、文明新城关”的横幅格外醒目。

这条横幅,是该镇奋斗的目标,也是每天激励全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警示语。

2007年,当该镇第一次捧回全省“百强乡镇”匾牌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镇党委、镇政府即时提出了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5%左右,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收入增长2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5%,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的跨越新目标,力争在全省“百强乡镇”中提升位次。同时,要求全镇党员干部成为“四手干部”,即:本职工作有一手,群众有难应伸手,同事之间紧握手,名利面前莫伸手,以此弘扬正气,树立正气,形成正气。

为了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该镇按照上级要求,重点抓好招商引资“直通车”、“马上办”、“经济110”、“外商148”等便民服务。

该镇有干部职工38人,每人联系2个至5个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实行一天一咨询、一周一汇报、一月一总结制度。该镇镇办企业黏土砖瓦厂被关闭,52名工人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成为难题。为此,联系该企业的镇企业办高志伟等人,一边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一边由镇政府出面到湖北引进灰沙砖机制设备生产线。经过半年的时间,不仅解决了全市职工的后顾之忧,而且投资1000多万元的6条生产线相继投产。

2007年,该县“六城联创”攻坚战中的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均在该镇农场社区,当时项目区的农工和农民不大理解,尤其是在项目区的七八十座坟茔迁移,既牵扯到当地群众又涉及该镇的干部职工,为此,该镇干部职工率先带头迁移祖坟,然后动员帮助群众,一座一座地迁移,不到半年时间该项目顺利实施。

近3年,该镇严格按照市委“五禁止、十不准”的要求,全镇干部职工没有出现一起违纪现象。好的政策,好的环境,好的队伍,让外来客商有兴头,当地居民有盼头,党员干部有劲头。3年来,该镇已完成落地项目69个,先后完成城区道路113条,总里程达56公里,新建扩建市场10个,总投资达16830万元,先后有33名干部受到市县级以上表彰。

(明日请看《河南省“百强乡镇”三连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