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秦 旭)利用关闭的砖瓦窑场留下的土坑建起了鱼塘,开办“农家乐”,组建休闲垂钓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浉河区东双河镇红绫寺休闲垂钓合作社点石成金,通过发展“三产”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近日,记者在浉河区东双河镇翟洼村看到, 红绫寺休闲垂钓合作社建起的红绫寺“农家乐”饭店生意兴隆,游客们垂钓、休闲好不惬意。该社理事长朱范国告诉记者,红绫寺休闲垂钓合作社的前身是翟洼村砖瓦窑厂,主要以黏土为原料烧制实心砖。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这种直接以黏土为原料的砖瓦窑场被强制关闭,昔日生意红火的翟洼砖瓦窑厂顿时变成了一片废墟,遍地残砖碎瓦,到处是取土留下的近十米深的坑壑。鉴于土地整理成本太高,复垦为农田已不可能。而此时,砖厂租赁农户土地的合同尚未到期,原砖厂承包人朱范国因背负80多万元的银行贷款,当初建场承包16户农民的土地租金也无法得到保障。无力继续履行合同。这样一来,损失便转嫁给那些将土地租赁给砖厂的农民:租金没了着落,土地又无法耕种。于是矛盾逐渐激化,成了影响一方稳定的“老大难”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为化解矛盾,发展经济,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积极谋划下,今年6月,由朱范国牵头,当地16户村民以其80亩土地入股,成立了红绫寺休闲垂钓合作社。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的交通、环境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在原砖瓦窑场场址上建起了鱼塘、酒店,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距市区25公里,南临信叶公路,北与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区相连,现有社员22名,酒店1座,鱼塘9个,固定资产500万元。由于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合作社生意火爆,开业两个月来,已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0万元。

“农家乐”的兴办,不仅使朱范国等人找到了一条创业之路,也使当地农民获得了丰厚的收入。目前,合作社共有4名社员在酒店内上班,取得两份工资(土地分红、劳务工资);当地群众的蔬菜、鸡蛋、猪肉、粮食等农产品也是足不出户,就能卖上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