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关心亮)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产业集聚建区建设作为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并以此为平台,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省、市级综合开发区为龙头,以各县区特色产业基地为骨干的产业集聚区体系。

我市各产业集聚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突出本地特色,实行差异化战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定位。产业集聚区严格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明确功能定位,委托专业机构科学编制总体发展规划,根据产业定位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我市先后出台了各种文件,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将产业集聚区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不断创新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补助、贴息和奖励,积极搭建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构建融资性担保体系。全市所有产业集聚区均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由产业集聚区统一为项目单位办理企业工商登记、项目备案核准、规划、土地、环保、税收登记等一切手续,并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完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

截至2008年年底,我市15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7亿元,建成道路418.6公里,竣工标准化厂房36.6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17.3亿元,入驻企业516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307家,从业人员达到13.8万人,2008年企业完成经营收入337.6亿元,实现税收1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