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的组建 红四方面军是在鄂豫皖红军迅速发展壮大和充分进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准备的基础上建立的。1932年夏,根据地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再次掀起了参军拥军的热潮,仅6月至8月就有7460人参军,群众支援军粮4万余石,鞋袜4万余双。“九·一八”事变后,广大军民更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和蒋介石卖国政策所激怒,决心粉碎敌人的“围剿”。在这种形势下,主力红军进行了整编,并特意选择在庆祝“十月革命”这天举行红四方面军成立大会和军事检阅,从此作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诞生了。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宣告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和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拥有第十师、十一师、十二师、七十三师共12个团,总兵力近3万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成立 1931年10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麻埠成立,隶属红四方面军。初辖第七十三师,后扩编了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至1932年3月,全军1.2万余人。参加了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和潢光战役。
红四方面军在大别山 1931年8月,蒋介石在武汉部署和调集重兵,准备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至11月,集结在鄂豫皖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增加到15个师以上,约20万人。由于“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反蒋浪潮,蒋介石被迫下野,其部署的第三次“围剿”迟迟不能开始行动。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围城打援”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发扬连续作战、不畏艰苦、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主动出击,先后发动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总歼敌约6万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辉煌胜利。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四方面军迅速壮大,主力红军发展到2个军、6个师,还组建了4个独立师和1个少共国际团,共4.5万余人。
石狮刻字 信阳是抗日名将吉鸿昌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之地。1931年吉鸿昌任二十二路军总指挥,驻军光山县。他鉴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步步进逼和蒋介石的极力内战,忧国忧民之心,铿然而起,亲笔题字“国将不国,尔速醒悟,睡狮猛醒,领导民众”,刻在光山县衙门前一对石狮上,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1932年4月,吉鸿昌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
(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