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体忠
为了集中展示书学研究的成果,反映书法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进步,推动书法高等教育乃至国家文化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2009年6月,由南方出版社倾力推出的《书法研究博士文库》正式与读者见面。本丛书由当代著名学者、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担任名誉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博士任主编。
《北宋汴京书法文化研究》是《书法研究博士文库》首批入选出版的专著之一,全书26万字,作者杨军,出生于河南固始,为信阳籍首位美术学博士。杨军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导师为欧阳中石先生和刘守安先生,现供职于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任评估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研究员,兼任《解放军美术书法》编辑。
《北宋汴京书法文化研究》对北宋时期汴京地区的书法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展示了多维的北宋书法文化形态,为书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式和新思路。全书一共分为七章。首章论述汴京地区的文化背景,从北宋奉行的右文政策、统治者的书画情结以及汴京的区域文化特征等几方面加以解析。第二章主要研究皇家专门书法机构,并对书学与翰林书艺局的关系也加以考述,关于翰林御书院的研究不仅对了解汴京书法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研究我国古代的书法教育、对研究北宋“院体”书法的发展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章对北宋时期代表书家在京师馆阁翰苑以及私人宅邸的活动进行考察,目的是通过对这些文人士子宴赏吟咏活动的研究,揭示出北宋代表书家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京师的生活状态及书法活动的基本情况。第四章对汴京地区的书画鉴藏进行研究,一方面论述以三馆、秘阁为中心的书画鉴藏,并对相关的官方书画著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对京师私人鉴藏如宗室、外戚等收藏群体进行考察,再现了部分藏家书画收藏的基本情况。第五章主要研究汴京地区的书画市场,对皇宫内府以及民间书画交易流通进行了具体论述,并着重考述了汴京最重要的书画交易市场——大相国寺。第六章论述了官法帖《淳化阁帖》及《大观帖》的刊刻和流布。第七章对汴京书法的影响作了具体论述。为了更详细、更直观的考察北宋书家在汴京活动的基本情况,文章附录部分列举了北宋20位代表书家在汴京的活动编年。
北宋在书法方面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如刻帖的盛行和流布、金石考证的兴起、朝野崇文重书、有成就的书家大量出现、书法风格多样、书画收藏蔚然成风等,这些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是被肯定和赞扬的。特别是在北宋中期,出现了一大批书家,以欧阳修、石延年、苏舜钦、苏舜元、刘敞、文彦博以及“宋四家”苏、黄、米、蔡等人为代表,共同营造了北宋书坛中兴的局面,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北宋首都汴京是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宋时期的重大书法文化活动如馆阁鉴藏、书画著录、刻帖等都发生在汴京,北宋大部分书家都有过在汴京的生活经历,他们在汴京会聚、相识、交游,共同参与了许多文化活动。所以研究北宋书法,汴京地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汴京是北宋书家最为集中的地方,宋人对魏晋风度非常企慕,文人们所认同和承继的魏晋风度以兰亭雅集为典范。北宋书家在京师的聚合游从继承了魏晋风雅,又有所超越,形成了崇雅脱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并逐渐呈现出一种富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生活方式,超越功名利禄之外,乐在声色犬马之上,以诗酒唱和为契机,以诗文书画为载体,充分反映出北宋代表书家在京师的诗意生活状态,对后世文人的生存方式和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廷建立了宫廷学书之典范,设立了翰林御书院,又在北宋后期先后设立书学和书艺,为朝廷培养高级书法人才。以御书院书家为代表的院体书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时书法风气,树立了宋廷精于文治的良好形象。汴京人文荟萃,商贾云集,都市文化生活多姿多彩,随着公私书画收藏的兴起,京师的书画艺术品交易也非常繁盛,对促进了书画艺术的交流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北宋官法帖《淳化阁帖》和《大观帖》刊刻并流布天下,改变了书法教育的模式,扩大了书法文化传播的途径,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宋官法帖一经面世,就吸引了大批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他们一方面汲取法帖的养分完善自己,一方面又通过研究考证进一步推动了后世刻帖的发展。
通过对北宋时期汴京地区书法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北宋书法发展的历程,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整个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从学术价值及方法论上讲,研究北宋时期汴京地区的书法文化,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研究局限于按时间和类型排列文化现象和人物的窠臼,打通了时空,转换和增广了研究的视角,从书法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促进北宋文化史的研究,给研究者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