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秦始皇即秦嬴政,秦嬴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也是大秦帝国的第一个开国皇帝。在群雄奋起、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依仗祖辈奠定的基业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一干能人的辅佐,秦嬴政并六国而吞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值国一统而天下定之际,秦嬴政与大臣们商议大秦帝国的帝制,秦嬴政说:“……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是始皇帝。后代按辈数计算,称为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永远传下去,无穷无尽。”于是,“始皇帝”应运而生。

然而,试图子子孙孙以至万世而为君的秦始皇,当其沉醉在美丽梦想中的时候,殊不知正一步步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深渊。因此,所谓“嬴政”,在“始皇帝”那里,事与愿违地变成了“输政”。

华夏一统,建立集权,规划郡县,统一度量、文字和货币,诸如此类前无古人的伟业,教科书上早已作了总结,此处无须赘言。问题是,当此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应运而生的秦始皇,怀揣如此美好的梦想,并未做到国运昌盛,反而制造了“输政”,原因何在?检视秦始皇短短的执政生涯,笔者以为,至少存在着这么几个致命的“顽疾”。

贪功名。天下甫定,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就迫不及待地巡游陇西。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在位期间,仅大型出游就达四次之多,所到之处,树碑立传,夸大其词颂扬他的威名和功绩。其中,在琅邪山的碑文中写道:人事修明,父慈子孝,天下和乐。圣达智慧,仁民重义,宣扬道理,无不知晓……顺应四时,节制劳役。人人受德,个个安居。凡此种种,溢美之辞,堪称后无来者。得意之时,秦始皇还不忘长生不老,三番五次劳民伤财地派方士到蓬莱仙岛寻求不死妙药。此时,贪天之功的秦始皇早已把政务和家国抛到了脑后,以至于生命终结在最后一次出巡途中,落得个“遗臭”车载、遗诏篡改的下场。

施暴政。秦始皇善于专制,家天下的后果就是猜疑、残暴和专权。举一个例子,只要是他临幸的地方,凡是有人说出处所的,处死刑。一次,秦始皇驾临梁山宫,看见丞相外出车骑随从众多,不高兴。宫中有人私下告诉丞相,以后,丞相外出车骑随从减少了。秦始皇知道后,怀疑有人泄露了他说的话,查处时无人承认,他就下令杀了当时随从的所有人。曾经作为他的谋臣的尉缭私下说,秦始皇心如虎狼,穷困时,能礼贤下士;得志时,能轻易吃人。在治理朝政的过程中,秦始皇专门任用治狱官吏,凡有疑虑之人,大用酷刑,弄得人人自危。于是,“臣下担惊受怕,谎言欺骗,以求有地容身。”而为了防止大权旁落,秦始皇将全国呈送的所有文书皆亲自阅批,以至每天批阅的文书重达120余斤。

亲奸佞。在“坑儒”事件中,无人敢言,只有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上前劝谏,听后,秦始皇大怒,发配扶苏北上,到上郡蒙恬那儿做监军。而巧言令色的奸佞之徒赵高却官运亨通,成为他身边的红人。就是这个庸才最后与李斯合谋,私自篡改遗诏,把皇位给了昏庸无道的胡亥。可叹的秦始皇在临死那一刻是否有所醒悟?但是,悔之晚矣!

闭视听。邪气盛行则正气不顺,正气不顺则失谏闭听。连秦始皇的继承人扶苏就不能持正确的反对意见,何况臣民乎?即使想说,最终也落得个忠言还没有说完,却已经被杀戮的下场。于是,天下人士只能顺耳倾听、哈腰站立、闭着嘴巴不说话了。然后,剩下的奸诈虚伪、推诿扯皮、阿谀逢迎像瘟疫一样盛行。如有进言者,也只是像李斯那样“谋划”一些诸如“焚书”的“良策”。此时,昏聩的“始皇帝”哪里知道,这些“良策”已成为他自毁长城的魔咒。

愚百姓。自以为领地超过三皇、功劳盖过五帝而以与三皇五帝相比为羞的秦始皇,自登上“始皇帝”宝座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他自以为聪明的愚民政策。而后,在“逐客令”中拉开序幕,最后在“焚书坑儒”事件中达到令当时震颤、后人扼腕的“高潮”。殊不知,他在“坑儒”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在自掘坟墓。

立国必先立人,立人必先立德;立德方可有智,而后才能谈得上治国之大智和良策。对此,太史公司马迁有话说:所以君子治国,详观远古得失,验证当今举措,参照人情事理,了解兴衰的道理,深知策略和形势的适应,取舍有秩序,变化有时机,所以历时长而国家安定。治国如此,其他道理依然。很可惜,秦始皇不听,或者不明白;但是,我辈切不可如此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