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他,一切将变成黑暗。在爱的辞海里,父母之爱最为精彩。
据《长江日报》11月3日报道,为了儿子,55岁的母亲陈玉蓉欲割肝救子。可是,重度脂肪肝“砰”的一声关上了割肝救子之门。只要有一线希望,母亲就不会放弃,春去秋来,风雨无阻,200多天,每天暴走10公里,奇迹终于发生了,重度脂肪肝消失了。11月3日,武汉市同济医院外科2号楼,“暴走妈妈”走上手术台。也许是母亲的大爱感天动地,也许是遇到有高超技术的济世良医,也许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关注,总之,近日,母子配肝成功。当儿子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时,和“暴走妈妈”一样,因为爱,所有人的脸上都绽放出美丽的笑容。
母爱是伟大的,父爱也不逊色。无独有偶,在《信阳日报》11月11日的民生新闻版上,有一篇《父爱如山》的报道,讲的是普通教师胡述安44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形同植物人的儿子的故事。为了儿子,他失去了妻子;为了儿子,他20多岁就孤身一人至今;为了儿子,他爹娘都当,每天为儿子更换尿布、擦洗身体,把一个植物人养得干干净净、白白胖胖;为了儿子,他从没缺课、请假,师德高尚……
父母之爱,人间至爱;父母之情,惊天地,泣鬼神。之所以如此,在于这种爱的无私。反观为人子者,扪心自问:如果是为了自己的父母,我会选择割肝吗?我能够200多天如一日每天暴走10公里吗?我会44年坚守这份爱吗?我会舍弃家庭和生活的浪漫与温情吗?也许我们可以轻松地说:“我会!我能够!”可是,“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古而然。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为人子者,守一时易,守终身难;舍皮肉之苦易,割心肝之痛难。何以如此?因为,为人子者,在对待父母时,缺少父母对子女那样无私奉献的大爱,日常里似乎以为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在2004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一个割肾救母的儿子叫田世国。央视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当然,这也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慰藉,更是我们这些为人子者的楷模!
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天地之大,言何为大?《诗经》里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正如“暴走妈妈”的儿子所说,别人的子女只有父母给予一次生命的享受,而我却享受到了两次;正如胡述安的植物人儿子那样,嘴里唯一能迸出的字眼就是“爸爸”。面对既平平常常又感天动地的父母之爱,无论我们怎样做都是不能报答万一的;面对既默默无闻又无比高尚的父母之爱,我们只能恭敬地学习,像田世国那样,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