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华

应试教育机械、呆板、模式单一,以课本、教师为主体,只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按照素质教育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几年来,我根据政治课教学理论性、思想性极强的特点,大胆摸索尝试运用了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既拓宽了政治课教学的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又增加了教学信息来源,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一、疑难问题讨论。在学习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疑难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新奇感。反之,如果教师直接灌输效果不好,不但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消化,还会妨碍学生思考,对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如何讨论,主要是教师提出几个有层递关系并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问题,以利于学生讨论时层层深入。通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消化理解的程度比教师讲的效果好。为了使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时,要人人发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要求学生动手列出发言提纲,先在小组讨论中交流,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上作中心发言。如遇重点问题进行中心发言时,一组发言,其他组发言人可准备评议补充。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并接受学生的质疑问难。在政治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热点问题的讨论。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比如,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腐败现象、台湾统一问题、“藏独”问题以及金融危机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学生都很关心,但又缺乏正确认识。对与课本知识联系紧密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在课内课外组织讨论,让学生畅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与认识。教师的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的有关知识去解释、分析,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与讲评,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全方位的归纳和小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从而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思维方法,去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典型事例的讨论。政治课不单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思想觉悟,使政治课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如有些同学将不合口味的饭菜随意扔掉,我就组织学生联系所学的内容,对这种现象进行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在讨论发言中联系到自己曾有类似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对比,表示以后一定要改正这种不良行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不管时代怎样发展,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内化思想升华的。

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使讨论课收到实效,应根据每一堂政治课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讨论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进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可逐渐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作者单位:固始城郊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