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秦 旭)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潢川县多措并举畅通融资渠道,为提高新增存贷比开辟了新的途径。截至10月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65.45亿元,新增8.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9.93亿元,新增11.59亿元,新增存贷比达132%。
潢川县采取激励措施,出台了《潢川县农村改革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实施意见》;制定了全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县财政拿出200万元,用于奖励各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先后5次组织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与华英集团、黄国粮业等35家规模企业达成贷款意向6亿元,目前已完成授信8亿元,投放3亿元。同时完善担保体系,以政府出资为主,注册资金2亿元,成立了县信和、发投两大担保公司,已担保贷款1440万元。给予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牧欣、浩华、莱新3家民间担保公司拓展业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40万元、猪舍抵押贷款500万元。开展了合作社、公务员、农户联合等多种担保方式贷款2241万元。依托花木协会,采取联保联贷方式,争取国家开发银行5笔贷款1500万元。争取浦东发展银行投放新农村建设贷款2000万元。在创新金融产品方面,围绕“让华英富庶潢川”工程建设,鼓励农行、农联社、邮储行推行“公司+信贷+农户+保险”等信贷模式,为养鸭户贷款6000万元。
本报讯(记者 秦 旭)光山县在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中,采取五项措施,迅速提高新增存贷比。截至10月底,全县各项新增贷款为12.81亿元(包括省农发行营业部管理1.1亿元油菜收购贷款),较年初增长38%,新增贷存款比为114%,远远超过信贷增长预期目标。
该县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光山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实施意见》和《光山县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本地贷款的奖励办法》。二是实施了贷款增长监测制度、行长“约见谈话制度”、货币政策传导提示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体制。三是积极探索实施林权、茶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存货抵押、应收账款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在全市率先推出“白金卡优质客户联保贷款”; 注册成立了光山县财金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引导创办阳光、富民两个民间融资担保合作社;发放大额联保贷款3100多万元;以行业协会担保的形式贷款1256万元;在泼陂河镇黄大塘村成立了诚信资金互助合作社,进行农民资金担保互助合作社试点。四是县政府出台了《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财政扶贫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拿出500万元的本级财政资金,建立县级财政贴息制度,构建信贷增长保障机制。五是引进了信阳市商业银行在光山设立全市第一家县级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