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夏宗明钱洪波虞静)山水间绿意盎然,放眼处生机无限。新县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不断创新“三农”工作理念,试验区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产权流转转出新天地
新县山多田地少,独立经营,难成规模。针对这一问题,新县出台了“五权”流转意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农村房屋、水面经营权的确权、颁证、流转、抵押作为农村改革的重点,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开通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网站,与16个乡镇的农村产权流转中心和县直涉农部门进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种田能手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已成为新县农村改革的一大特点。
农村合作组织方兴未艾
要想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是关键。新县用市场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企业+农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区域主导产业迅速形成。新县的茶叶、山野菜、中医药、保健品、生物制药、土特产品等6大主导产品60多个品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强力引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技术管理经验、资金和销售网点实现了“强强联合”,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
资金下乡“试水”支农新模式
新县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筹建新县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农行将服务向乡村延伸,扶持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户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实行阳光信贷。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分别在该县开设了“三农服务站”和“信贷服务中心”,构建各自的乡镇金融网点。截至目前,县内金融机构已向9700户农户发放小额贷款1.24亿元,占需求农户总数的74.35%;针对蔬菜和畜牧产业,开发了“菜篮子”信贷产品,先后发放贷款5000万元,全县新增规模种养户8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