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材料,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中国阅读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说过:“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阅读呢?

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认为只有读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开阔视野,去了解一些中外名著及时文,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但是,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角度。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从内容(含思想情感)来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从作品形式(含文学样式、组材方式、语言特色)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总之,阅读的目的性明确,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阅读法及“形神”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

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起来”、“说出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或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趋向完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因此,学好语文必须多阅读,善阅读! (作者单位:光山县北向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