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焦轩)今年1月至9月,南阳市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4起,尤其是淅川县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起。10月22日,按照省政府领导批示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紧急通知》的要求,省政府责成南阳市分管交通运输工作的副秘书长、淅川县政府主要领导,市、县公安局主要负责同志赴省做出检查。
当日下午3时,省政府副秘书长詹洪方、省公安厅副厅长王德周、省交警总队总队长张益民、副总队长刘海燕等在省政府六楼会议室听取了南阳市有关领导的检讨和关于下一步工作的汇报。
淅川县县长马良全代表淅川县党委、县政府做出深刻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项整改措施,力争在短时间内全面改变淅川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落后面貌。
南阳市政府副秘书长郭鹏代表南阳市政府表示,要立即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重点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尤其是对冬季山区结冰路面、水库冰面要采取严防死守等措施,避免年内再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
南阳市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马学民表示,一定要痛定思痛,全面夯实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基础,狠抓措施落实和责任追究,全力扭转本市道路交通安全的不利形势。
刘海燕在听取南阳市、淅川县政府以及公安部门领导表态后指出,每起特大事故发生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人车路隐患,南阳道路的安全隐患尤为严重,必须牢固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的科学观念,针对山区低等级公路、危桥、失修道路等交通安全隐患特点,逐路逐段排查,普遍采取物理隔离等有效预防措施,加大排查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此外,必须抓住农村交通安全这一管理重点,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与县乡村绩效考核挂钩,层层抓落实。
张益民强调,这四起事故的发生,市、县两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回去后,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切实加强源头管理。车辆的源头管理重点是客车、校车、旅游车,驾驶人的源头管理重点是普及警示教育,把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延伸到各个中队、派出所和农村,使群众能安全出行。二要做好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整治工作。要对危险路段重新进行排查,发现问题随时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交书面整治报告,争取尽快消除公路安全隐患。三要加大对农用车的治理力度。对醉酒驾驶、无证驾驶的要坚决依法拘留,在农村,拘留一个就教育了一村人,从而切实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王德周在讲话中指出,事故发生后,首先要明确是哪些部门的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位?要采取哪些措施亡羊补牢?“9·29”事故发生在一条新修的公路上,政府是否严格依照程序进行安全验收?危险路段安全隐患排查后,相关部门是否及时整治到位?其次,要让纪检、纠风、检察机关的同志也参与到事故责任的调查中,发现存在失职、违纪现象绝不姑息。再次要坚持路面严格执法。对醉酒、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罚,切实维护执法的权威。
最后,詹洪方代表省政府做了重要指示: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利用一切可用手段,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实现对学校、社区、企业、单位、农村的全面覆盖。要加强警示教育和宣传工作,以身边事说法,提高广大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文明交通氛围。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对无证、酒后、醉酒、超速、农用车载人等违法行为,要采取集中行动与常态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四是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事故预防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把抓交通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好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交通、安监、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发挥好各自职责,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交通管理工作,都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就能为全省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