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规划局召开全市规划系统政风行风评议整改汇报会,向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全面汇报政风行风整改落实情况。局长饶祖顺在会上作了汇报发言;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针对2009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规划局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进行了整改落实,使我市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一、加强宏观研究,提高规划水平
城市规划编制质量不高,特色不突出,是群众对规划工作提出的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为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更好地为魅力信阳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今年该局进一步加大了规划编制力度,健全规划体系。一是加强规划宏观研究,精心搞好城市规划。多次邀请北京、武汉、上海的国内知名专家来我市考察指导城市规划工作。同时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意见,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风格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二是加快推进详规编制。组织完成了河两岸、北湖风景区和信阳工业城详规,目前河、平桥旧城区控规方案已多次征求辖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意见,近期可以组织评审,计划今年可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三是督促指导有关部门编制好城市专项规划。目前城市绿地、环卫、消防、人防、供水、排水、农贸市场等专项规划基本完成。为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落实责任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规范问题
该局在机关各科室、各二级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对一些重要规范的执行建立要件审查责任制,如项目审批环节的规划设计条件、容积率、用地性质是否符合规范,规费征收环节中是否减免有据,工程放线、竣工验收环节是否符合已批规划,行政执法环节是否事实清楚、依法处理等最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制订责任目标,明确每个经办人员的职责,力争从源头上防止以权谋私、违规审批、吃拿卡要等现象发生。
三、以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
规划行政审批效率不高,审批过程和结果不透明也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扩大公众参与,打造一个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平台,该局制订了《关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搞好行风建设的工作方案》,从今年起,该局已经在规划政务公开上实行了“一二三”的办法:“一”就是建立一个规划载体,在报纸和规划网站上开办规划政务公开专栏,作为政务公开的平台;“二”就是实行两个全部公开,即规划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公开;“三”就是突出三个公开内容,即,公开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让群众了解规划编制和审批所遵循的相关法规,监督规划部门是否依法行政;公开规划编制,对已编制完成的规划公示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参与支持规划的实施,对新编规划,在编的过程中公示,充分征求公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反映群众愿望,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公开规划审批情况,就是公开申报的项目,公开所有向市规划局申报审批的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公开审批意见,包括审批过程中规划部门、专家咨询、部门联审提出的意见,市规委会的审批结果。公开审批的进程,从受理之日起,公开项目办理的时间进度和相关情况,这些内容都将在报纸和规划网站的平台上进行公开,通过审批公开,让群众了解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办理进度,透明审批行为,促进“一周办结制”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该局已在《信阳日报》和该局网站公示6期167个规划建设项目。
四、精简程序,解决环节过多问题
一是合并专家咨询和部门联审环节。专家咨询由过去平面规划和工程设计两次进行合并为一次;改专家咨询和部门联审分别进行为合并进行。通过合并环节变多次反馈修改意见为一次反馈,为建设单位修改方案提供依据,为顺利通过规委会审批打好基础。
二是简化规划设计条件审核方式。规划设计条件是建设单位开展项目规划的基本依据,过去该局在核发规划设计条件时,先由科室提出,再上业务会研究,不但环节多,主要技术指标存在不够具体、指导性差、难以操作问题,导致有些项目方案反复修改,拉长了报建周期,建设单位意见大。今年,该局成立规划设计条件审核小组,小组成员由局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经审核小组核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不再上局业务会研究,直接发放设计单位。
三是合并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和工程规划审批。对已取得挂牌出让土地使用证,规划设计比较合理、符合规范要求的项目,具备一次审批条件的,用地规划和工程规划两个环节合并审批,一次通过。
四是对方案进行修改后的项目纳入一周办结。督促和提醒建设单位根据市规划局业务会或市规委会提出的意见,及时调整完善规划,并进入审批程序,对修改完成后的项目一律从窗口申报,纳入一周办结,防止修改过程时间过长。
五是实行网上审批。经过努力,目前该局局域网已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实现链接,成为全市第一个正式实行网上审批的单位。
(黄昊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