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谭浩   

还记得手握铅笔、充满求知渴望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吗?还记得圆圆的脑门,皱着眉头的“小光头”张天义吗?

一张张纪录了饱含酸楚而又充满追求的影像,曾让世人如此震撼、动容,更让无数人铭记住贫困乡村中那一道道最亮丽的风景——希望小学,以及中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项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

从诞生到成长,不经意间,无数人心中“最美的工程”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募集捐款56.7亿多元人民币,建设希望小学15940所……20年来,在这个“最美的工程”中,难以计数的农村贫困学生重新被点亮了人生的希望,无数的孩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在希望工程所走过的20年的辉煌历程中,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感人事迹。在希望工程的捐助者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各企事业单位人员,有部队官兵和武警战士,也有普通群众,有港澳台同胞,甚至还有正在狱中服刑的犯人。他们所捐的每一分钱都有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一颗火热的爱心。正是这涓涓细流,汇聚成了能量之海,为贫困的孩子带去了光和热。

二十载光阴,当希望工程的一个个爱的故事汇聚成爱的洪流,不仅改变着受助孩子的命运,更焕发起国人的善良,唤起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希望工程不光是所有贫困乡村的希望,同时也为我们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个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一个民族的振兴靠教育。今天,中国的面貌比起20年前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着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同在一片蓝天下,在广大的中西部,在众多的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还有众多的“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需要并等待着社会的帮助、温情的关怀。

在人生的道路上,灯光更亮一些,黑暗就更少一些。我们期望能有更多像希望工程这样的公益事业不断涌现。在如许的光亮下,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传递的友爱、慈善的温情。希望,永远与爱同行。在爱心的映照下,我们将清晰地看到国家和民族光明的前景和未来。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