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晖)10月29日,由省农业厅、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09年淮河流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南湾水库举行。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巡视员孙学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尹保斌、市政府副市长张继敬、市政协副主席周慧超参加了这次活动。张继敬在放流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农业部发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的总体要求,省农业厅把实施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加大了对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力度。我市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水库、湖泊等水域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张继敬指出,开展淮河流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集中体现,是积极推动淮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实际行动,也是保护淮河流域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淮河自桐柏县进入我市,流经平桥、罗山、息县、光山、潢川、淮滨、固始7县区,在我市境内全长351公里。这里河渠纵横,水域辽阔,水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培育了“南湾鱼”、“泉河皇宴”牌甲鱼、“广广”牌冻煮田螺肉等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信阳的小龙虾、青虾、网箱养鳝、生态甲鱼、河蟹等名特水产品养殖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政府、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拼搏进取、不懈努力,昔日的“鱼米之乡”再展新颜。如今,我市淮河两岸已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商品鱼基地,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1/3,全市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渔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性产业。

张继敬强调,淮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保障这一行动扎实、有效开展,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广泛宣传和参与,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增殖放流制度,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对放流苗种的选育和管理,确保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继续加大水生生物的管护力度,切实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成果,为加快淮河生态文明建设,造福淮河儿女,促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悉,本次放流共投放鲢、鳙鱼种250万尾,草鱼180万尾,鲤鱼30万尾,鲫鱼150万尾。通过放流,淮河的鱼类种质资源将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对促进和保护淮河水域的生态平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