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红色旅游正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地开展。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红色旅游在少数地方有所走样,亟需引起主管部门的警惕。
在有的红色旅游景点,一些导游不尊重历史事实,乱讲一气,哗众取宠,以博得游客一乐。一些导游对传播“另类文化”乐此不疲。带队到了红色景点,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不是革命的艰苦、英雄的事迹,而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史甚至艳史,一些导游甚至传播歪曲历史、拿英雄开涮的“段子”。
在个别地方,一些经营者不择手段搞创收。据报道,某地文化部门准备将红岩革命先烈的部分事迹开发成游戏程序,小萝卜头、华子良等将“变身”为游戏主角。贵州遵义市的餐馆里出现了“长征文化套餐”,其中一道菜“一渡赤水”即红烧鲤鱼,寓意当年红军在土城一渡赤水。如此“创意”,实在荒唐。
这些现象说明,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一些人为了追求商业利润,片面追求“卖点”,不惜走向庸俗与媚俗。什么先辈英魂,什么光荣传统,被他们统统丢到脑后,个别地方主管部门管理不力,使红色旅游成了商业经营的“噱头”,使好端端的红色资源被涂上了另色。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革命斗争遗留的各种纪念物,不但具有政治意义,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发展红色旅游,固然要讲经济效益,重视考虑市场需求,根据旅游者的兴趣精心设计,更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充分尊重革命历史的严肃性,确保红色旅游开发真正寓教于游,在此前提下,实现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决不能急功近利,舍本逐末,为了单纯追求“卖点”而传播媚俗文化,亵渎革命先烈。这种媚俗文化如果任其泛滥,虽然能取得暂时的经济效益,却将会以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和红色旅游品牌的丧失为代价。所以,对上述偏差现象,有关部门必须予以坚决制止。
文化、旅游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起规范的导游队伍,制定一整套红色景点建设、管理和旅游服务的标准。工商部门也要参与进来,清理那些亵渎英雄的商业经营项目,让红色旅游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