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1989年我国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之后,这一传统节日又被赋予了新的主题——尊老敬老。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既是儿女送给老人的美好祝愿,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国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我国老龄化势头猛、老龄社会到来早、高龄老人比例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老龄保障和服务发展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而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迅速加大,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特别是在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老龄化率达到15%。直面挑战,我国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并于9月开始在全国10%的县实行试点工作。这让众多为养老发愁的农村家庭舒了口气,更是让全体中国人民心里踏实。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敬老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进一步加强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研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局面,不仅体现着人文关怀,更是迫切的现实需求。
尊老敬老还需要国家和每一位儿女都行动。近年来,家庭美德、社会美德得到广泛弘扬。在不久前评选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几位获奖者孝敬老人的事迹都让人感动不已。小家和谐了,大家才能和谐。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 姜 琳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