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工务段全力做好焦柳、汉丹线集中修施工各项工作

襄阳工务段全力做好焦柳、汉丹线集中修施工各项工作

 

“今天使用新工艺,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紧张起来,争取按要求高标准完成任务,打好今天这场硬仗。”10月9日16时许,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工务段武当山重点维修车间主任郑锦龙正在对当天下午的施工做着最后安排,一场菱形道岔更换攻坚战即将在襄阳北站三场打响。

“命令号64045,16时50分至19时50分。”随着天窗命令下达,现场作业人员按照事先分工迅速上道,手持扳手、撬棍等工具将扣件拆除并搬运至指定位置堆码整齐,四台等候在一旁的挖掘机在指挥员的指挥下两两相对伸出长臂,将旧钢轨接力移至线下。

“以往的施工方式虽然可以把整组轨排直接推进去,可是也会对施工后行车造成影响,这是一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流程,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运输秩序的影响,我们在细节上想了又想,跟各个科室对了又对,认真预判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的安全,保证列车在作业结束后能够正常运行。”郑锦龙介绍,每次施工后总结研判,是他们车间工作的一个常态,车间干部和全体施工人员参会,点评一针见血,批评不留情面,既指出问题,又教会方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青年工班长章郑卓指挥着挖掘机对下道钢轨进行着摆放,他们不仅在前期现场调查中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更是在施工前反复推演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点环节、不利因素和卡控关键,根据推演结果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

“旧件撤出完毕,按照枕木编号依次铺设新枕!”工长喻海勇接过指挥棒,右手紧握对讲机,话音刚落,两台挖掘机轻轻夹起混凝土新枕,缓缓平移至线路中心。很快,40根新枕铺设完毕。喻海勇俯身用卷尺测量枕木间距,在确认间距合格后,紧接着开始指挥新轨对位、落槽,号子声、哨子声、设备与钢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交响乐在作业工地奏响。天色渐暗,两台照明灯一左一右在施工现场立了起来,傍晚的气温下降很快,秋风夹着连日小雨形成的露气吹得人微微发颤,但施工作业人员全然不顾,依然紧张地、争分夺秒地作业着。

19时20分,在喻海勇的指挥下,新件顺利进入指定位置落槽,换岔施工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三台挖掘机高效回填新道砟,人工组紧随其后进行捣固,确保道床稳定性。在结合部位置,工务与电务作业人员默契配合,共同调试尖基轨及联结设备,现场忙而有序,随着施工负责人回检完最后一处几何尺寸,达到放行列车条件,作业地点渐渐归于了宁静。

此次集中修计划对焦柳、汉丹线进行成组更换砼枕道岔8组、线路大机捣固155.52公里、道岔大机捣固47组、线路大机配砟整形47.6公里、道岔清筛7组等施工维修任务。届时,两条铁路干线的列车运行平稳性和运输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刘思远 李垚骏


上一篇:“红色动能”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