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这10台烘干机就没停过,每天能烘干560余吨粮食。农户随到随烘,我们人歇机不停,就是要让大家的粮食早点干爽入仓。”合作社负责人张启余介绍。
不远处的李集乡杨集村,卢伍新家庭农场的6台烘干机同样昼夜作业,日烘干量达165吨。农场门口,卡车、拖拉机、三轮车排起长队,农户们提着满满的编织袋,有序等候过磅、卸粮。“先过磅记账,卸完粮直接送进烘干机,不用等,太方便了!”刚卸完粮的村民王大爷擦着汗说。原本担心粮食霉变,如今看着烘干设备转起来,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为保障抢收抢烘有序推进,商城县打出了系列“组合拳”:统筹全县266台(套)粮食烘干设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日烘干能力超8000吨,最大程度避免粮食霉变、发芽;成立4个技术服务指导组,选派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各乡镇(街道),指导种粮户关注天气、抓住雨停间歇抢收水稻;加强农机调度,秋收期间累计发布收割信息360条(次),调度收割机械1706台(套),同时及时公布全县粮食烘干点信息,引导种粮户就近拉运粮食进行烘干;督促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帮助群众协调满足农机、烘干设备需求,为缺乏劳动力的群众及时抢收秋粮;坚持水稻收获日报制,实时掌握收割进度,动态调整工作举措。此外,该县还发挥农险保障作用,建立受灾水稻保险理赔快速响应机制,引导各农险承保机构做好理赔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调配力量、做好服务,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同时,谋划好秋收后的秸秆还田、土壤墒情监测等工作,为冬播打牢基础,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商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