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全民金融素养、筑牢金融消费者风险防线、扎实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下简称“金融消保”)工作走深走实,青海地区以“提升各族群众金融素养”为根本基础,以“强化农牧民、老年人、少数民族等重点群体风险防范能力”为核心重点,以“优化金融消保服务体验、破解群众办事难题”为核心目标,创新构建“双语宣传破壁垒、场景融入贴民生、基层下沉办实事”的金融消保宣传服务模式,通过“数字赋能 + 线下联动”双轮驱动,将金融服务与风险提示精准送达群众身边,切实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
在此目标指引下,我司聚焦金融消费者“急难愁盼”问题 —— 如偏远牧区群众办事不便、少数民族群体语言沟通不畅、老年群体易受金融诈骗等,通过定制化服务、精准化宣导,显著提升金融消保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与普惠性,为构建青海和谐稳定金融生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贡献坚实保险力量。

作为青海地区少数民族金融服务窗口的“先锋队”,海南州中心支公司始终将“为民办实事、服务进家门”的理念贯穿工作全程。针对偏远牧区部分农牧民“无法前往柜面办理业务、汉语沟通存在障碍”的实际痛点,于2025年9月2 日分赴兴海县河卡镇五一村、贵南县过马营镇,开展“上门办业务+入户做宣导”的一体化服务,让行动不便、语言不通的农牧民群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金融服务,同时在家门口学到实用的风险防范知识。
为避免金融宣传“水土不服”,海南州中心支公司在风险提示内容与形式上充分结合当地风俗与群众认知习惯:内容通俗化,摒弃专业术语堆砌;形式接地气,采用“汉语+藏语”方言口头讲解等形式,让风险提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真正“走进心里”;重点聚焦化,针对高发、易发的金融风险,分类别、有侧重地开展提示——既揭示不正当反催收、恶意逃废债务、非法存贷款中介、虚假征信修复、非法荐股等金融“黑灰产”的行为特点,也普及互联网借贷知识,帮助群众看清风险本质。
此次上门服务与消保宣导,不仅切实解决了偏远牧区农牧民“办事难、沟通难”的问题,更让基层群众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防范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 从“不懂风险” 到“能辨风险”,从“被动受骗”到“主动防范”,有效减少了非法中介、非法“校园贷”、互联网贷款乱象等问题对农牧民权益的侵害。

海南州中心支公司将继续以“服务少数民族群体、守护基层金融安全”为己任,持续优化上门服务机制、创新消保宣传形式,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风险提示更有力度,为青海乡村振兴与金融生态和谐发展注入更多“保险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