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青穗光耘实践队:以光科技深耕醒狮村,用实践助力蓝莓产业振兴

2025 年 7 月 1 日至 14 日,佛山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青穗光耘实践队一行 12 人,秉持 “光科技赋能农耕” 理念,走进河源市连平县醒狮村甜甜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为期 14 天的蓝莓产业专项调研。作为 “百千万工程” 中高校智力资源下沉县域经济的实践,团队聚焦蓝莓生长光照调控,通过精密监测、多方交流、实操实践与乡村调研,为当地蓝莓产业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能,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

数据监测:科学采样夯实研究根基

实践队抵达甜甜蓝农业基地后,立即投入到蓝莓种植大棚的数据监测工作中。队员们围绕光谱分布、光合光子通量密度(PPFD)及基质土的 EC 值、pH 值等关键指标,开展多点测试与周期性数据采集。为全面掌握蓝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团队严格遵循每 2 小时重复一次测试的流程,从清晨到正午再到傍晚,无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队员们始终坚守岗位,严谨记录每一组数据。在 14 天的时间里,他们积累了大量科学有效的数据,为后续建立光环境优化模型、探索植物照明灯具在蓝莓种植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队成员在蓝莓种植大棚内测量数据

多方交流:深度访谈明晰产业需求

为深入了解醒狮村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实践队与当地多方展开深入交流。与村团委江天赐书记访谈中,队员们了解到村庄十年间从贫困村脱贫摘帽的历程,以及产业从传统农畜养殖到以蓝莓基地为新引擎的转变,还知晓了土地流转、技术引进及应对灾害的相关情况。与甜甜蓝农业丁学友经理交流时,得知基地核心品种 L25 蓝莓的优势与种植挑战,以及精细化种植管理模式,丁经理还表达了对补光技术的需求,希望校企合作解决能耗、成本等问题。实践队还与村党支部江豪志书记座谈,江书记关注光科技助农项目,提及村里传统种植模式制约产业潜力,随后察看大棚项目进展,队员们讲解了补光技术原理及积极影响,江书记对此充满期待并鼓励团队深耕。

实践队成员与醒狮村村委领导合影留念

实践操作:理论结合实践筑牢根基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不仅注重数据采集,还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农业实践相结合。在甜甜蓝农业科技基地张静伟经理的指导下,队员们系统学习并实操了蓝莓植株疏叶技术。他们遵循 “去密留稀、去病留健” 的原则,精准识别并清除冗余根茎,在实践中掌握了保障主株养分供给、提升植株通风透光性的关键技巧。

实践队成员实操蓝莓植株疏叶技术

队员们还参与了蓝莓专用 LED 立体照明补光灯具的安装调试工作。面对复杂的线路连接,他们相互配合、反复确认,在电工师傅的协助和指导老师的线上指导下,顺利完成了灯具的安装,为后续光照优化的实地测试提供了硬件支持。

实地探访:问卷调研摸清乡村现状

除了聚焦蓝莓产业,实践队 A、B 两组队员分头行动,深入醒狮村的家家户户,开展了关于村庄养老现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调研。

队员们精心设计了两套调研问卷,A 组面向老年群体,了解其养老服务需求与困境;B 组涵盖青壮年与老年群体,关注产业发展、生活设施及公共服务等内容。调研发现,村庄存在劳动力短缺、传统文化传承断层等问题,但同时也有着邻里和睦、环境明显改观等积极方面。这些信息为实践队全面了解乡村情况、后续为醒狮村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提供了依据。

实践队成员与当地村民访谈交流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佛山大学青穗光耘实践队的醒狮村之行,以光电技术为桥梁,将高校科研优势与乡村产业需求紧密衔接。14 天里,团队积累的光谱分布、光合光子通量密度等数据,为光环境调控技术研发提供了扎实支撑;与村委、企业的深度交流,让科研方向更贴合产业实际。未来,团队将基于调研成果深化光环境调控技术研发,推动植物照明在蓝莓种植中的应用落地,让 “光科技赋能农耕” 的理念在醒狮村的沃土上持续生长,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科技动能。

(作者:佛山大学 青穗光耘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