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法治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朱瑞:当好居民的平安后盾


□本报记者 韩蕾

“王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不要堆放太多杂物啊。”8月19日上午,浉河区民权街道平安办主任朱瑞在日常走访中,遇到了正在怡然新村小区内遛弯的王阿姨,便关切地叮嘱道。说完之后,朱瑞还有些不放心,当即联系了王阿姨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她的近况。

“王阿姨70多岁了,又是独居老人,一直是我们重点关照的对象。之前在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时,我发现她家后院堆放着不少杂物,但她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后,朱瑞一连3天上门,为王阿姨讲解火灾案例,还请消防员现场演示危害,最终说服王阿姨清理干净。“之后再走访到王阿姨所在的小区,我都会上门看看,叮嘱一下。”

民权街道位于浉河区中心城区,辖区内繁华商圈与老旧小区交织,人口多,重点部位也多。像王阿姨这样在家中堆放杂物的情况并非个例。

面对这个治理难题,朱瑞始终坚持“预防先行”的工作理念,带领同事用脚步丈量辖区12个社区的每个角落,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无论是松动的井盖、老化的电路,还是过期的消防器材,朱瑞都会认真记录在“安全隐患台账”中,并严格执行定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时限要求,通过建立“排查—登记—整改—复核”闭环机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平安建设,就得眼里有活、手里有招,不能等出事了再补救。”朱瑞表示,日常在辖区各社区走访已成为她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在排查安全隐患的同时,我们也会同步排查化解辖区矛盾纠纷,当好‘和事佬’,力争把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年底,东关农贸市场内两家相邻商铺因店面经营问题产生矛盾。社区上报消息后,朱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请两家老板坐下来,耐心倾听他们讲述经营过程中的难处,让两人真切感受到被理解。

“这两家商铺,一家是鲜肉铺、一家是包子铺,商品刚好互补。”听完双方的诉求后,朱瑞暖心提议,“不如做个联合促销,共享客流?”

朱瑞的提议让两家店主眼前一亮,纠纷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同时,为促成两家商铺的合作,朱瑞主动帮忙策划活动方案。如今,两家店铺通过“鲜肉+包子”组合,已成为菜市场里合作紧密的“黄金搭档”。

这样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化解心结的结果,生动展现了朱瑞在长期调解实践中总结出的四步调解法。

“邻里之间哪有解不开的结?”在朱瑞看来,化解矛盾不仅要解决事,更重要的是要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让大家真正和谐相处。“我们根据长期调解经验,总结出了‘倾听—共情—说理—解难’四步调解法。先了解双方的诉求,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在法治轨道上,帮助他们真正解决问题,让剑拔弩张的纠纷化为握手言和的温情场面。”

一年来,朱瑞运用四步调解法,成功调解宠物扰民、垃圾堆放、房屋漏水、劳资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200多起。居民们纷纷称赞:“有小朱在,再难的事都能说开。”

不仅如此,在朱瑞的推动下,民权街道还建立起“楼栋长—综治专干—网格员—社区—街道”多级联动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防护网”。

“平安是群众最实在的期盼。我多操点心、多跑点路,群众的安稳日子就多一分保障。”朴素的话语里,藏着朱瑞真挚的初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扎根基层一线,用真心全力化解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努力成为居民心中值得信赖的‘平安后盾’。”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