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学子走进霞浦探秘“蓝色粮仓”赋能乡村振兴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学子走进霞浦探秘“蓝色粮仓”赋能乡村振兴


吴易蓉 钟霞 刘海岚/文  周依依/图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霞韵山海行,浦绘振兴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怀揣求知热情,深入宁德霞浦一嘉海带苗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以产业为基、助力振兴的实践探索之旅。

扎根基地:解码“海上森林”培育奥秘    队员们走进一嘉海带苗公司的现代化培育基地。在蔡珠金技术员的详细讲解下,同学们系统学习了海带苗从选种、育苗到科学管理的全流程培育技术。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深入了解了光照、水温、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对海带苗生长品质的关键影响,对“海上森林”的孕育过程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海带苗作为霞浦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科学化、规模化的培育模式,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对传统渔业转型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图为实践队在育种基地的合照

探秘深海:零距离接触“黄金参”的成长传奇    队员们实地探访了海参养殖场,近距离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海参。当首次亲眼目睹用于种苗繁育的大型参时,队员们无不惊叹。“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海参!它们安静地栖息在池中,肩负着繁衍下一代、支撑整个产业的重任。”一位队员难掩激动。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亲参精心培育后产出优质苗种,最终被送往各地养殖户手中或远销全国。同学们还亲手体验了海参养殖的部分环节,对海参从种苗到成参的产业链条有了切身认知。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海参养殖基地

问道前沿:聆听企业家讲述蓝色产业的创新与传承    实践队与一嘉海带苗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志安进行了深度座谈。董事长以亲历者的视角,为队员们生动描绘了霞浦海带苗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他深入剖析了目前海带产业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市场机遇及未来前景,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董事长寄语青年学子:“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希望同学们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广阔乡村,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其恳切的话语和前瞻性的见解,为队员们指明了未来服务乡村、贡献才智的方向。

图为实践队与董志安董事长进行座谈

知行合一:在蓝色沃土中厚植兴农情怀   实践队将课堂延伸至广阔海洋,把论文书写在产业一线。通过深入海带苗培育基地、海参养殖场,并与行业领军人物的深度交流,队员们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深刻体会到特色海洋产业在驱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中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未来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