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彰显真情,善举展示担当

张伟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励志求学,高中期间,高一面对突然的家庭变故,没有放弃,发奋努力,从刚入高中时排名全校四百多名,到高考时以地区文科第一名成绩考入天津大学,改变人生轨迹。他,勤奋为学,大学期间,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并利用周末及暑假时间做家教,为家里减轻负担,他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班长等职务;获得天津市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他,反哺母校(高中),5年间,累计捐赠助学金近6万元,帮助贫困学子50余人。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他自费5000元向母校捐赠防疫物资。同时,撰写了《送给未来更好的自己》、《读书的力量》等数万字寄语,通过书信、微信等形式,影响并坚定了全校数届学子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他,孝老爱亲,家庭并不富裕,大学毕业后,未花过家里一分钱,父亲罹患胃癌,面对数十万高昂的治疗费,没有因为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而退缩、埋怨,反而选择迎难而上,克服万难,为父治病。他,战疫挺膺,疫情爆发初期,春节他首个返岗,在职工仍未返岗、项目未复工前,冒着高感染风险,自驾车辆,每天往返于各类物资采购点、快递站、工厂,为近20个项目及总部部门筹备、运输、发放防疫物资,高效对外协调、手续办理、办公安排,助力机构迅速复工复产。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及学校、公司官微专题报道事迹。他曾十余次获评公司(分公司)优秀党员、优秀员工、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通讯员,“十大争先员工”等称号。牵头负责推动所在集体(个人)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左三,张伟,高中毕业15年返校成立奖助励学金,举行主题报告会、师生见面会,与部分时任教师合影)

一、励志求学,用坚韧改变人生轨迹

20年余前,张伟进入黑河市第九中学(原北安管理局第二高中)学习,从刚入学时排名全校四百多名,到高考时以地区文科第一名成绩考入天津大学。

在黑河九中求学期间,高一父母离异,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学业上的低迷困顿,他没有放弃生活,反而更加地励志求学。冬天零下三十度,他凌晨五点出门,教学楼还没开门,他一个人站在路灯下学习,晚上熄灯后,还要站在宿舍的过道,看书到夜里快十二点,每天学习时间超过了16个小时。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高考时,他已经成为地区文科第一,多项单科成绩,在地区三所高中包括理科生在内的大排名里,已经进入管局前十,甚至前五,实现了影响一生的重要转折。

二、勤奋为学,用奋斗书写青春故事

在天津大学求学期间,懂事的张伟决定,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他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并利用周末及暑假时间做家教,为家里减轻负担,大学期间,他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一步步改变人生轨迹。他积极融入班级、社团,提升自我,帮助他人,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班长、本科生班导师、汉语预科班班导师、团委书记助理、兼职辅导员、学生记者团部长、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助理编辑、《天津大学报》网络负责人等职务。大一下半年起,他积极申请参加学校各类勤工助学岗位竞聘上岗直到大四毕业,在多个勤工岗位发挥才华,并将所得以及各类奖学金收入,投入公益活动。他还主动参与各类校、院大型活动,先后担任天津大学本科生邓研会十周年庆典文艺演出主持人,学院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知识竞赛主持人。大学期间,获得天津市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校春华杯征文大赛文学奖、贺相军文学奖等市级、校级荣誉,并在任班长和学生会主席期间,带领班级获得天津大学五四红旗示范团支部(全校10个),带领学院获得“校运动会冠军”、“校篮球赛冠军”、“校足球赛冠军”、“校合唱节金奖”、“校优秀社会实践队”等荣誉。

可以说,在他求学的不同阶段,始终闪耀着青春奋斗的光芒,他在学校和老师们的爱与引导下,在自我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激励下,得以成长、蜕变。

三、爱心助学,书信鼓励,给更多的困难学子带来实际帮助和求学希望

早在2018年,与高中老师交谈中他得知,有学生还在为的学费、生活费痛哭,这便激活了他曾经捐资助学的想法,从2018年到2021年的4年间,他多次表达助学意愿,希望以捐资助学的方式,感恩母校培养,帮助像他一样经历人生磨砺的学弟学妹们,但学校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一直婉拒。

2021年,在与学校反复沟通下,他坚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我是真心想为学校、想为恩师们,想为家乡教育事业做点事情,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校方最终接受这建校以来首笔校友奖助学金捐赠,也是地区首个励学金,取名为“张伟1895励学金”,1895年是天津大学的成立时间,励志是奖学金设立的初心。

2021年10月22日,一场名为“送给未来更好的自己”的励志助学报告会在黑河市第九中学举办,张伟与全校师生分享他的成长经历和个人心得,并设立“张伟1895励学金”,从那一年起,他将每年从工资中拿出1万元,帮助那些坚守求学初心、励志上进、确有困难的学子。

“张伟始终关注学校的发展变化,疫情期间自费5000元多方联络向母校捐赠10把测温枪,当时学校2个校区仅有3把,每年1万元,对于我们这所乡村高中来说,至今仍是一笔巨款,他的种种善举,是对我们全体师生精神上的极大鼓舞”,张伟高中班主任老师孟庆丽说。

4年间,张伟累计捐赠助学金近5万元,帮助贫困学子40余人。同时,他撰写了《送给未来更好的自己》、《读书的力量》等数万字寄语,通过书信、微信等形式,送给母校的学弟学妹,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奖助学行动和书信往来,影响并坚定了全校数届千余名学子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

“作为第三期励学金获得者,我对此感到非常荣幸,这无疑是我学业之路上莫大的鼓励,也时刻提醒着我要努力上进,不虚度青春的大好年华”,黑河市第九中学2022级学生王晓雅在给张伟的回信中写道。

“我在九中任教20余年,每年的教师节,张伟都会发来信件或问候,从未间断。他的善意让我很感动,也很骄傲,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寄语后来者,这是最生动、最美好的共情,激励大家不断突破超越自己,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我们组织全校师生阅读他的信件,很多师生深受鼓舞,自发给张伟回信,交流内心的想法”,黑河市第九中学党总支书记王传峰说。

孝老爱亲,用大爱抗衡病魔

2020年秋,张伟的父亲罹患胃癌,他没有顾忌父亲新组建家庭的种种困难。第一时间返回黑龙江,安排检查、手术、化疗。2021年秋,父亲转为肠梗阻,截取肠道,后连续的并发症,面对持续的高昂的数十万的手术治疗、住院护理、基本生活开支,他始终不离不弃,多次往返江苏南京与黑龙江哈尔滨、北安等地,为父亲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机会。赢得了所在农场父老乡亲和家人的一直赞誉。张伟坦言自己家庭并不富裕,大学毕业后,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前几年父亲遭遇车祸,后来又罹患胃癌,面对数十万高昂的治疗费,我没有因为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而退缩、埋怨,我选择迎难而上,克服万难,省吃俭用也要为父治病。

四、战疫挺膺,助力机构复工复产

“25500个口罩已寄出”“10桶84消毒液已寄出”“40套防护服、背式喷壶、手套已寄出”“60条防疫条幅、20个测温台喷绘布已寄出”“总部大楼手续防疫验收完毕,明日可以开放、复工”

2020年春节前疫情突发,张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两山医院建设。但因春节其已返乡3000公里外的黑龙江,所有入鄂通道均已关闭,公司婉拒了他的请求。但他利用春节几天时间,联系筹备各类防疫物资。大年初五,在东北开放返程的第一时间,他倒了4次车和1趟飞机,首个返岗,返回南京总部所在地。他第一时间开展复工前准备工作,他充分利用总部办公楼封闭、各区域城市项目停工的窗口期,在职工未返岗、项目复工前冒着高感染风险,自驾车辆,每天往返于各类物资采购点、快递站、工厂,为近20个项目及总部部门筹备、运输、发放、邮寄防疫物资。“张伟主任是华东公司节后第一个返岗的。在机关和项目防疫、复工准备过程中未雨绸缪。无论是对外协调,手续办理,办公安排,还是物资调配,都很辛苦,更非常给力!建议大家给张伟主任一起点个赞!”华东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刘国宁在华东公司中层干部群内说道。

张伟说,他对宣传捐资助学这件事,开始还是抵触的。他认为只是做了很普通的一件事,不好接受这么多额外的曝光。但在一些机缘下,在他捐资助学4年后,公开爱心之举,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爱心助学、爱心助困的队伍中,让更多的爱汇聚,让更多的行动来温暖世界。

泰戈尔说:“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只要力所能及,扶危助困、帮助他人的事,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无论生活如何安排剧本,我们都要坚守初心,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