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程雷童)连日来,一辆辆满载铁矿石集装箱的新能源重型卡车从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缓缓驶出,成为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信阳港·淮滨中心港至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公水联运”低碳通道开通半个月以来,不仅在运输效率上实现显著提升,更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力推动港口向智能化、绿色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今年以来,我市以“打造绿色智能的内河标杆港口”为目标,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升级、运输模式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港口运输装备绿色化升级。
“加快港口绿色化,打造时效快、损耗少、绿色环保的‘公水联运’新通道,为企业节本增效,增强水运物流企业竞争力,我们一直在努力。”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守岩说,目前,集团在投入20台新能源重卡用于港口货运后,又在港口建设了4台400KW单桩双枪一体式直流充电桩。
秉持“绿色港口”发展理念,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开航之初,就积极推行“散改集”运输模式,引进300台自备箱,于当年5月成功实现信钢铁矿砂“散改集”,率先开通连云港至淮滨中心港航线,实现了海运进口铁矿石到连云港后直达钢厂的快捷模式。
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进出口部业务科科长季宏刚坦言,2023年,公司经淮滨中心港转运的铁矿石运量已达104万吨。今年3月底,淮滨中心港开通“公水联运”低碳通道的消息传出后,公司短短20多天已运进铁矿石2万余吨。
“淮滨中心港虽然地处中原腹地,但我们一直瞄准国际海运、国内水运发展趋势,加快港口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步伐,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拓宽豫货出海大通道、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而持续努力。”有着30多年内河航运和港口管理运营经验的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林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