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涛
四月信阳,茶香氤氲。浉河区一隅,由旧厂房改造的信阳木机厂文创产业园内,红砖灰瓦间绿树成荫,斑驳的水泥梁柱与袅袅茶音交织,历史与现代碰撞出独特的茶韵交响。28日上午,2025中国绿茶品牌大会的举办,让这里化身文艺空间,成为世界望向信阳的一扇窗口。
会场,巨型LED屏循环播放着茶园风光,将“绿茶发展 品牌引领 毛尖源地 山水浉河”的大会主题具象化;会场一侧,杭州龙井、安徽太平猴魁、安吉白茶、宜昌毛尖等全国各地绿茶品类同台展示。“我们五峰的山歌里唱‘采茶要趁三月三’,信阳毛尖讲‘明前雨前’。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两地不同的特色口味,都很好喝。”来自湖北宜昌的土家族姑娘周周向前来品茶的游客们介绍,“过去茶农卖原料,现在我们做文创、推体验,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身穿靛蓝扎染民族服饰的周周,成了会场上的一道风景,吸引众多人前来品茶。
相隔不远的厂房内,其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正祥正用一口铁锅焙炒着新鲜的商城高山野茶。只见他双手翻飞,茶叶在铁锅中发出细碎的沙沙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栗香。“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的制茶技艺,我要把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发扬光大……”周正祥一边制茶,一边介绍着。现场,来拍照的游客、聆听“守艺人”故事的爱茶人,络绎不绝。
“2024年全国绿茶产量达到206.03万吨,同比增长6.5%,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8.9%……”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在会上说,绿茶产业的繁荣,离不开各个重点产区的卓越贡献。一个个绿茶重点产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源远流长的种茶历史和精益求精的制茶工艺,孕育出风味独特的绿茶佳品。
大会的“重头戏”是授牌环节。作为十大绿茶重点产区之一,浉河区代表上台接牌时,博得现场热烈掌声。随后,中茶协授予浉河区“茶庄园建设特色县区”称号,对浉河区在茶庄园建设方面高度认可,对浉河区茶产业发展模式和创新实践予以肯定,台下掌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这次大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与全国各地绿茶企业互通交流的平台。”在随后的绿茶重点企业授牌环节,信阳云潭春茶业有限公司、信阳嘉木饮茶业有限公司、信阳市七龙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绿茶重点企业代表上台领奖,嘉木饮茶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坚守品质,勇于创新,为绿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大会期间,绿茶产销联动、品牌交流展示和产业融合创新的主题贯穿始终,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中国绿茶产业新风貌,共绘绿茶品牌发展新蓝图,助力浉河区和全国各绿茶主产区研讨新形势、引入新模式、开展新合作,推动引领中国绿茶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
回望木机厂文创产业园内,传统与潮流正碰撞交融。年轻人举着毛尖冰激凌打卡非遗茶艺,老茶农站在老机床前品鉴冷萃新茶……信阳正用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证明:最好的品牌故事,永远生长在传统与未来的交叉点上。
跨越山海,会旗从大别山麓的浉河区传递至秦巴山脉的平利县。两地代表双手交握的瞬间,信阳毛尖的千年茶香化作澎湃浪潮,自中原茶都奔涌而出,将越过秦岭汉水,涌向更辽阔的天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