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焕新——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商业空间重生策略

继“第22届中国百货零售业年会暨商业创新峰会”隆重召开之后,4月2日,大会分为四个专题论坛平行举办。其中“2025购物中心发展论坛”以“心智消费,空间生维“为主题,围绕存量商业焕新,景观商业开发,非标商业打造,社区商业深耕等方向,从理念创新,运营逻辑,实战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案例呈现。同时,当前最受关注的业态品牌,以及设计方,分享了如何赋能商业、跨界融合,以全方位提升商业价值。

针对于存量商业焕新板块,商业地产建筑设计专家姚靖宇认为,目前商业建筑领域也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其痛点在于大量传统商业体因功能单一、空间老化、体验滞后而陷入“低客流-低收益-难升级”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与消费需求升级的矛盾也在倒逼着存量商业焕新成为刚需。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从宏观上来说,首先应贴合城市更新政策,进而推动老旧商业体改造。其次,应该利用消费者对“在地文化”、“怀旧经济”的需求为存量空间赋予情感溢价,提升存量地块的应用价值。


此外,从微观设计的角度,姚靖宇也发表了他的专业意见。他认为存量焕新具有四大策略:商业+文化+社群的复合生态组建能够实现功能融合,植入非遗工坊、艺术驻留计划,如成都REGULAR·源野引入本土手作市集,能够实现文化赋能。夜市经济的引入以及社群运营的同步配合能够更好地将线上下经济手段结合,为商业的复苏打下坚有力的基础。进一步地,边界的拆除、立体空间(如屋顶花园、地下市集、空中连廊)对于场景的串联和灵活模块的应用能够达成对存量商业空间的重构,将原本封闭的商业空间过渡转换为开放的商业街区,更贴合当下的娱乐商业文化。与此同时,绿色和可持续也是存量商业焕新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原有结构的保留基础上打造全新的商业场景,既保留文化,也增添了新的功能。废弃建材的循环利用遵循了环保理念,减少污染。垂直绿化、雨水回收系统等绿色景观手段的使用将增加自然气息,提升生态价值。另外,根据目前数字化、元宇宙等发展趋势,智慧技术的增加也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购物兴趣,通过人群的吸引振兴商业。

存量焕新不是简单的“翻新装修”,而是通过设计重新定义空间与人的关系。而姚靖宇专家认为,存量商业建筑的焕新应让旧建筑讲新故事,让老空间担新角色,让旧材料有新生命,将存量商业转化为“城市更新的触媒”,实现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共生。(文/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