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遗主题研讨会落地应县,“智慧应县木塔”让千年古建“活起来”


4月26日,“新IT,新文遗:应县木塔数字新篇启幕 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x 联想集团 AI赋能智慧木塔成果发布会”在山西朔州应县木塔景区举行。期间举行的“数字文遗,以用促保的平衡之道”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展开面对面交流,围绕技术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让新兴技术成为促进文遗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双轮驱动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截至2024年,山西省内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居全国第四;山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文化遗址、古建筑、唐代以来彩塑壁画、古戏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筑509处,占全国的80%以上;全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古建筑均在山西,此外还有应县木塔这样独一无二的建筑瑰宝。“地上文物看山西”名副其实,而如何将如此丰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一直是各界人士关切且为之努力的课题。

“在木塔的保护方面,新时代有新的文物保护方针,即‘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波在研讨中说道:“在这个过程当中,清华大学携手联想集团利用最新的技术来帮助我们实现保护方式和技术手段上的突破。‘智慧应县木塔’让我这个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保护是离不开新兴科技的,一定要把新质生产力融入到文物保护的工作中来。”

此次发布的“智慧应县木塔”就是借助数字技术推动“以用促保”的典型。发布会上,由联想集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历时一年联合研发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案“智慧应县木塔”首次亮相。该方案利用空间计算AIGC组合技术,在数字世界中还原了千年木塔,通过AI+VR技术为这座传世古建量身打造沉浸交互的游览体验,并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数据框架支持。

谈及如何理解新兴技术和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龙认为,保护工作是一个踏实的工作,而所有的技新兴术其实是为保护工作服务的。“在木塔保护工作中,尽管已有多种测绘手段,但仍有未知信息。我们更希望能从数字技术上,来提高我们对木塔真正的认知。比如木材的腐朽,它的腐朽面积是多大?腐朽程度是多深?如果数字技术能为我们直接提取这些信息,后续的保护工作就有的放矢。”

在“智慧应县木塔”项目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优势,开展木塔内部木质结构的建模工作,并通过结构参数研究打造木塔参数数据库;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木塔的展示和科普内容,创作虚拟体验的脚本。“文物保护专业不仅需要看到一个人的面部长相,还要看到内部的骨骼,甚至里边的神经、肌肉的分布。希望未来的技术不仅能够画皮,也能够画肉、画骨,成为不同数据信息之间的桥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刘畅表示,“文物保护行业是朝阳行业,我们期待着各种技术的加盟,我想文保人也有足够的智慧,利用好各类新兴技术。”

借助自身技术创新优势,联想集团以空间计算AIGC组合技术,即结合人工智能(AI)、神经辐射场(NeRF)技术以及扩展现实(XR)技术,为应县木塔构建数字世界中“木塔孪生体”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毛世杰介绍,应县木塔保护工作具有复杂性、急迫性,因此“智慧应县木塔”项目不仅关注木塔的三维重建恢复工作,也尝试运用技术手段呈现木塔历史知识,为用户提供互动体验。这项经验同样可以复制借鉴在其他文物保护遗产工作中,因为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性需求。“我相信真正将科技和艺术结合起来,所创造出的新时代的美,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对这座千年木塔作出的新贡献。”

为进一步促进资源优势的转化,山西省近年来接连打出“组合拳”,包括立法将旅游列为全省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活用社交网络推出主题系列活动等,吸引了诸多线上线下游客的关注。其中,文旅数字化是关键一步。2024年年初发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数智赋能,鼓励文旅行业数字企业发展,开展文旅数字化、智慧化技术、场景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智慧应县木塔”项目是联想空间计算AIGC技术首次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尝试,不仅具有领先的行业实验价值和示范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科技与应县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作为一线保护工作者,应县木塔管护中心研究员杜丽君对于几代人共同守护的应县木塔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也更加希望能够为保护木塔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县木塔对于我们每一个塔乡人来说都是特别神圣的。‘智慧应县木塔’不光弥补了游客们不能上塔的遗憾,更能让全世界的人了解它的结构、它的背景文化,以及它所经历的千年岁月。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全世界认识木塔、了解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