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把疫情当教材 上好人生大课


——信阳农林学院将战“疫”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马迎春 通讯员 沈立平

“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故乡的土,亲吻过脚丫。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

“当老师给我们播放这首《武汉伢》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画面,当时就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昨日,信阳农林学院环境设计2018级学生石婷婷回忆起前段时间上的《声乐艺术》网课依然感慨万千。

连日来,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信阳农林学院在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同时,更注重“停课不停育”,把中国抗疫故事、中国战“疫”精神搬到“空中课堂”,积极构建“云上大思政”,将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领悟家国情怀,让不幸成为通往幸福的桥梁,让疫情与灾难化作生命的教材,让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共成长,培养大德大爱大才的新时代青年。

抓好主阵地建设,思政课堂有深度

抗击疫情,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信阳农林学院紧抓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读好、用好“中国抗疫故事”这本沉重的“现实教材”,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开学伊始,信阳农林学院院长郭长华以《科学理性应对疫情 坚持学习不负韶华》为题,为全校万余名学生开启开学思政第一课。他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劝勉学生“不负青春好时光,做祖国需要的新时代大学生”。信阳农林学院党委书记余作斌多次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指导网上教学,现场聆听思政网课,要求“思政课不仅要往深里走,还要往学生心里走”。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通知》,组建思政课教研室备课组,选拔11位优秀老师,开展集体备课,重点打造思政“微金课”,全方位协调抗疫期间思政课教学工作。

课题组多次召开视频会议,线上研讨,反复筛选素材,瞄准青年学生的思想共鸣点、情感触发点,将当前感人肺腑的战“疫”故事、抗疫精神科学有机地贯穿于思政课全程中,讲出有时事温度、理论效度和价值深度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永怀爱国情、坚定报国志、实践强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此生不枉入华夏!很庆幸能够生于中国,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便不畏惧疫情。而这次的疫情、这节思政课又让我认识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次疫情没有旁观者,中国的发展没有旁观者,我们都是中国的一分子,都有责任、有担当。保护顺应自然、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增强忧患意识,以史为鉴。虽有皎月遇乌云,但只要坚持也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信阳农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常梦佳上完思政网课由衷地感慨道。

厚植爱国情怀,“课程思政”有温度

为了构建校园思政体系全方位、全覆盖,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该校要求每个学院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课程内容融合起来,把疫情防控变成教材,把灾难当作磨砺,让知识变得有温度、有情感、有力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该校牧医工程学院提前谋划,主动调整教学计划、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挖掘抗疫故事中的思政元素,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引领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何书海老师在讲授《动物病理学》课程性质时,通过病理解剖等形态学技术手段为疾病的诊治提供“金标准”,在举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敢于担当,勇挑重任,积极谏言申请做新冠肺炎病理解剖的事迹融入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去,既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又充分展示了我国广大病理学工作者的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科研抗疫和科研报国的精神风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国、爱专业的热情。

课程有温度,教师有情怀,学生有感触。该校除了牧医工程学院,各学院均瞄准自身课程切合点,积极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将思政小课堂与专业大课堂紧密结合,化教育教学优势为抗击疫情的强大动力,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让学生学会爱国,坚持“四个自信”。

该校文学艺术学院老师陈娅的《秘书学概论》课,结合当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赞扬中国人民做出巨大牺牲抗击疫情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时事,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该校旅游管理学院老师周诗涛讲授《餐饮管理》这门课时,以光山县90后餐饮志愿者齐礼成和他的“抗疫爱心餐联盟”为引例,让学生认识到疫情当前,企业不能只顾商业利益,更应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思政课就是要有情有味有温度,方能打动人心。我们老师不仅要有情怀,更要唤起学生的情怀,让他们看见责任,勇于担当。当下我们将中国战‘疫’故事、中国抗疫精神融入课程,可以说非常切合时势,紧贴时代脉搏,而且对学生的心灵启发,思想引领意义重大。”该校牧医工程学院院长黄立充分利用这个假期,将思政教育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主编了《中国精神读本》,作为本院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和老师课程思政重要素材,这也为该校“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

志愿投身抗疫,青年学子有担当

疫情防控期间,该校青年学子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冲锋在前,主动申请加入所在地的志愿服务,切实担负起青年学子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信仰使然,党给了我们和平、安宁,在这危难时刻,我愿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来自该校体育学院的学生赵洋在《请愿书》中这样写道。疫情刚发生时,赵洋便向所在社区许昌市望田镇北村社区主动提交了志愿者申请,每天负责望田镇北村的巡逻及管控路口工作,为社区居民守好“安全门”。

该校林学院的石迎归、外国语学院的翟珂、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刘鹏辉等同学主动请缨,投入到家乡抗疫一线。他们不怕风险、不怕辛苦,每天检测出入居民体温,登记外来车辆信息,寻找捐款及采购防护物资渠道。该校青年学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该校水产学院毋晨阳、陈曦等学生自发组织募捐,为信阳市医院捐献防护物资;16个学院的学生代表网上云聚首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各学院的学生妙笔生花,以“艺”战“疫”,为武汉加油打气。

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教材。该校教师结合自己专业的同时,有效地利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鲜活人物和典型事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抗疫行动成为“化育为人”的有效载体,让思政课程有深度、有温度,让当代大学生有担当、有责任,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同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