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 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蓬勃发展中的信阳农林学院

团结拼搏尽峥嵘 凝心聚力绘新章


党的十九大代表乔新江(右一)到该校宣讲十九大精神
2015年5月,该校第一届茶文化周开幕式表演
2016年,该校获得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特约记者 王万玲 沈立平 文/图

信阳农林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前身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成立的汝宁府中等实业学堂。100多年来,学校发扬“艰苦创业、负重奋进、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秉承“志向立高远、学问做精细”的校训,已建成一所以农林学科专业为特色,农学、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普通高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举旗帜 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谈起近五年学校取得的不凡成就,信阳农林学院党委书记李水深有感触,“学校要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而干部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这样才能确保学校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诚如斯言。近年来,信阳农林学院自上而下,真正做到了在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上狠下功夫: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每月一次学习,坚持班子成员讲党课制度;采取组织调研、专题培训、在线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思想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十九大确定的各项部署任务上来;真正做到了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做到了以上率下、引领带动。

政策要落实,制度需先行。党委书记和校长、其他班子成员签订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制定《信阳农林学院职能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方案》并述职评议、落实到位。年末严格按照《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工作目标考评细则》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进行表彰。在党支部换届中,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选拔学术造诣深、党性原则强、群众威望高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坚持“三重一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招生录取、人才引进、干部任免、财务管理、大型设备采购等管理监督制度,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干部任用等重大事项,做到党委班子集体研究、集思广益、集体决策。

作为党的政策的宣讲人及践行者,加强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将“请进来”“走出去”有机结合,促进学习教育效果提升。2017年7月,学校组织校级领导、中层干部70余人赴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并进行经验交流,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一批中青年教师骨干参加信阳市委宣讲团,走进机关、团体、企业和农村,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十九大精神在信阳落地生根。

政策落实在基层,政策落实靠基层。如何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大化?信阳农林学院创造性地建立起“一体两翼三抓手”的宣传思想格局,抢占意识形态阵地,筑牢讲坛、论坛、讲座、报告、社团等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地方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协同发展,2017年6月,学校与中共信阳市委共建信阳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此外,该校实施党建带团建、党建带校风、党建带学风,科学设置学生党支部,形成多元化的党支部结构体系,确保中心任务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到哪里。发挥党员的模范及引领示范作用,从知名专家、教授中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心理和专业辅导“导航师”;组织老中青三代党员教师和党员大学生畅谈治学为人,使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师德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成立党员学术团队,并在科研团队建设中真正起到了核心带动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先后赢得多方肯定:“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一块块金灿灿的荣誉匾牌熠熠生辉,激励着信阳农林学院人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人才强校 让名师提升教学质量

“大学之大,并非有大楼也,乃有大师也。”学校的发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能力的建设尤为重要。信阳农林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实施“质量提升,内涵带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人才强校,关键在提升教师队伍的“才”力。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先后支持50多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每年组织开展新进青年教师系列培训;坚持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技能竞赛提升教学能力。注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先后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10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该校运用多种方式鼓励教师“讲好课,讲课好”,有力地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2015年,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河南赛区决赛,该校共有12个作品获奖,并有1个作品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6—2017年度,该校先后有多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2017年,该校举办了“优质示范课观摩活动”,遴选教学优秀的教师开展随堂观摩教学,全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听课观摩。在一次次的实战演练中,教师们相互交流学习教学经验,真正做到了“术业有专攻”。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选派3批教学管理骨干和教师赴以色列、新西兰等国家的6所高校学习交流。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师”和“范”的统一,学校升本科以来,每年评选出近百名“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举办师德征文、优秀师德案例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四有”好老师。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中有关师德方面的教育,同时在学校与教师签订的承诺书中突出师德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该校建成省级及以上特色优势专业1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本科),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河南省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2门,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50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学校主编5部本科教材被确定为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实现了本科教材建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突破。2015年、2016年,信阳农林学院连续两届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2017年获“第二届全国无人机应用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本科组团体特等奖。本科专业从6个增加到30个,在校生规模从8000人增加到12000余人,第一志愿率和报到率不断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

如果说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人力保障,科研能力则是检验其创新能力的“试金石”。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子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项。在CN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00篇;以第一主编、第一作者、独著身份出版教材、著作10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余项;获国家专利20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得“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专项行动十快高校”称号。学校坚持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牵头组建了河南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食药用真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建立豫南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和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和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星创天地。其中茶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科)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九批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服务兴校 用科研助力经济发展

校企合作、政产学研、“结对子”……在信阳农林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往往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相辅相成,成为该校服务社会的最好例证。

2014年10月,信阳市委、市政府与信阳农林学院共建的信阳农民大学的成立,“宣告”信阳500多万农民有了自己的大学!信阳市政府每年拨付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特色经营管理工作人才和提高农民进城就业能力等。该校先后举办了信阳市茶产业高级研修班、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培训班、种粮大户培训班、移民干部培训班、油茶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培训班、茶叶生产“三化一品”人才培训班、园艺产业发展培训班、全省农村改革培训会、信阳市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仅2016年9月至今,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联络员26期2600余人。

2014年12月,在信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和行业企业及有关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下,信阳农林学院成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学校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充分利用学科专业特点和信阳的区位、资源优势。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项目选题,进行了一系列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工作。

经与信阳市委协商,从2017年起,信阳市委与学校实施“校地共建、人才助校”计划,每年选派地方党政干部与学校专业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每批选派40名,连续开展5年。2017年,第一批双向交流干部已顺利到岗,有效地拓宽了校地合作路径,为促进校地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发展规划处参与制定《信阳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茶学院与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制定的《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规程》《信阳毛尖茶手工与机械结合炒制技术规程》等2项标准项目被确定为2017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水产学院制定的《南湾鳙鱼》《南湾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生产技术规范》《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被列入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有力地促进地方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此外,该校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有关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服务活动。2017年度,学校共承担“科普传播工程”项目22项,“科普传播工程”示范基地项目1项。依托科普传播工程项目、省市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项目等载体,开展豫南地区县乡镇、企业、合作社等科技服务工作,推广杂交稻栽培技术、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等农业科研成果百余项,每年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千余场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万余份。面向信阳及周边地区粮食、林果、水产、茶叶、畜禽、花卉、食品加工、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发展,发挥农林特色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实现了信阳市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学以致用。在学校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过程中,培育壮大了地方特色、优势和支柱产业,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地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建校百年,桃李尽芳菲。风雨同舟,明朝更璀璨。

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坚强带领下,信阳农林学院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决心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非凡的气魄、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着眼“四个服务”,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